南京李顺昌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南京李顺昌西装定制价格
新街口广场的历史沿革
新街口是南京一个古老的地名,也是著名商业中心,但在1929年以前只是一片冷清的普通旧式街区,沿街房屋后面还有不少空地及池塘。1929年开始的首都建设,新街口广场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00米。内部为直径16米的圆形大草坪,向外依次是8米宽的环形卵石地面停车场,9米宽的水泥三合土筑成的花坛,20米宽的环形沥青车行道,5米宽的环形水泥混凝土人行道。
宽达40余米的4条干道在此交汇:中山东路、中正路、汉中路和中山路,中间形成环形广场, 并以一尊铜像为分隔。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之前,新街口广场中央曾经放置过一枚巨大的炸弹模型。这个模型是193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防空委员会成立后,为举办防空展览会而制作的,意在提醒人们警惕日军的空袭。
1942年11月12日,先生诞辰76周年纪念日前夕,汪精卫把自1929年起一直安放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的先生铜像移放到新街口广场中央。
民国时期,新街口地区为南京的交通、金融、商业中心。中山路、中山东路、中正路(今中山南路)、汉中路四条干道汇聚于此,这里终日车水马龙,熙来攘往。有交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大陆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以及聚兴诚银行等,构成了一个银行区,使这里成为中国“华尔街”。福昌饭店、大三元菜馆、同庆楼菜馆、三六九菜馆等饭馆林立,灯红酒绿。中央商场、李顺昌服装店等商店云集,不胜枚举。《中央日报》、《朝报》、《新民报》、《扶轮日报》等有影响的报馆,以及大华大戏院、新都大戏院、世界大戏院、中央大舞台等娱乐场所也汇聚在新街口。新街口成为当时南京的核心。
1949年4月23日,中国占领南京。7月6日下午17点30分,在新街口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
“”期间,矗立在新街口广场的先生铜像被转移到中山陵园管理处保存,1985年3月12日又被安放到藏经楼纪念馆前。
1983年5月,在新街口广场西北角兴建的金陵饭店落成。金陵饭店是新加坡华侨、南京籍人陶欣伯投资的,高37层,110.40米,是当时中国最高建筑物,也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物。
1989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在新街口广场中央竖起了一座“金钥匙”雕塑,由3把直立的金钥匙和一个银色的圆球组合而成,象征着南京人民用科学、民主、法制三件法宝,去打开现代化的大门。
1996年11月12日,在纪念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南京市人民政府重新制作了一尊先生铜像安放在新街口广场中央。铜像高5.75米(连基座通高11.12米),重6.2吨,铜像面朝北,身着西装大衣,马甲领带,右手执文明棍,左腿前迈。它是以1912年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背景,撷取先生为革命奔走、举步出行的瞬间形象,凝固成永久的画面。
2001年之前新街口广场一直是环岛式建筑,2001年,由于南京地铁1号线施工,广场拆除,铜像(1996年版)迁移。2009年9月,地铁二号线新街口地面施工将全部结束,2009年5月,铜像的回归问题也引起了各方讨论,民国时期铸造、体积较小的铜像也被相关部门纳入铜像重回新街口计划的考虑范围之内。
2009年8月,《新街口广场复建方案》编制完成,考虑到在建的南京地铁2号线工程,预计2010年春节后,以1996年版的铜像回归新街口。方案拟以铜像为中心,四周扩展成直径8米的环岛,在环岛外围增加宽幅为一米的铺装道路,整个中心最终为直径10米的环岛带。同时周边景观以绿化为主,并且使景观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2010年5月19日晚,阔别了南京新街口中心广场9年多的“铜像”正式回迁,铜像改为面朝南方。
西服的发展史
西服是一种“舶来文化”,这一点无可讳言。现代的西服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从其构成特点和穿着习惯上看,至少可到追溯17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
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克尤罗特”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围线上下的几粒――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装一般不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西服也称西装,从广义上,应指“西式的”、“欧美的服装”。但在我国,人们多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这显然是我们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
在西方,一般把前门、有袖子、衣长在臀围线上下的男女上衣统称为“茄克”(Jecket)。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腰部和袖口有带状收口的茄克,英语称“将帕”(JUMPER),法语称“布鲁宗”(Blouson),属茄克这个大家族的一个品种。 “西服”也是一种“茄克”,英国人称其为“拉翁基、茄克”(Lounge Jacket)。
19世纪末,当这种上衣和长裤用同质同色的面料来做成“套装”时,欧美人又称其为“外出套装”(Town suit)。
在20世纪,又因为这种套装多为活跃于政治、经济领域的“白领阶层”穿用,故也称作“工作套装”或“实业家套装”(Bussiness Suit)。人类从遥远的过去走来,向辉煌的未来走去--如果对人类的昨天知之甚少,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人类的今天,也就无从推测明天的发展。服装文化具有“螺旋式”地不断重复历史的流行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回顾过去,重温历史。
宁波市服装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经过半年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开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宁波人李来义于1879年在苏州创办的李顺昌西服店,而非国内服装界公认的1896年由奉化人江辅臣在上海开的“和昌号”,这将宁波“红帮”史和中国西装史整整向前推进了17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