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顶级定制西装品牌-巨匠西装定制多少钱
纪梵希离世,比起他和赫本的神秘情感,我们更该记住这些
文 | 义琳
这是一个不,不卖货,偶尔分享时尚干货,偶尔讲解品位文化,偶尔科普美妆护肤技巧,偶尔聊聊吃喝玩乐的公众号,男士和女士的都有,各类内容分享频率不定。
Givenchy创始人Hubert de Givenchy(于贝尔·德·纪梵希)3月10日在睡梦中去世,享年91岁。
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不禁叹了一句:「巨匠时代落幕了。」
随着Christian Dior,Coco Chanel,Yves Saint Laurent,Cristobal Balenciaga一位又一位曾经定义高级时装黄金时代的大师轰然逝去,品牌跌入资本运营的魔咒,泯灭了高贵的光芒。
在这个「得屌丝者得天下」的时代,亚文化先锋将潮牌推上T台,对物欲的追逐压倒了对品位的崇尚,解构甚至复刻经典比寻找灵感雕琢细节更容易催生「爆款」。
品牌不再维护「匠心」与高级感。抛弃了初心的品牌,在追逐销量与爆款的高速路上狂飙,像极冯巩老师口中飞得太低的奥拓,「历久弥新」变成了最大笑话。
这边嚷着穿得要「舒服」,要「自由」,肆意把自己装成「FUGLY」(Fashion-ugly),其实不过是给管不住的嘴巴,无法控制的体重,以及膨胀到任性找个理由。
这边宣称要「做自己」,那边又追随社交网络上的hashtag剁手打call,
好像有了这些tag,自己也是Hypebeast 、Fuccboi 了,其实不过是深陷在GPS无法找到的自我定位,和照了几十万次镜子依然看不清自己是谁的迷雾中。
我们一边嚷着「做自己」,又有谁真正成为了「自己」?
有人叹息,Hubert de Givenchy 离世,随之逝去的,还有他曾经定义过的那个「优雅」的时代。
有人感概,直到?Givenchy 离世,才发现自己误解了这个爆款迭出的品牌,和一生「行止优雅」的时代巨匠。
虽然我们都知道Givenchy 先生和Christian Dior 都有着法国贵族血统,从小展现出艺术天分;
曾与Christian Dior 是同门师兄弟,与巴黎世家创始人Cristobal Balenciaga互相欣赏与启发。
还有尽人皆知的,他与奥黛丽·赫本四十年间创造的传奇。
今天义琳想带大家走进那个时代,更近一点,去看看那个属于Givenchy和「诸神」的黄金时代。
Phantom Thread,直译为针脚间的幽灵。相传这是一个来自维多利亚时期东伦敦纺织女工的术语。她们每天做着漫长、重复性的手工劳动,下班后手指还会无意识颤动、手指紧扣,好像在缝制「幽冥的丝线」。
第90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获奖**《魅影缝匠》(Phantom Thread)复刻了上世纪50年代当红高定时装屋的故事。
男主角Reynolds?Woodcock?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 Lewis)饰,神似Givenchy先生,有着宛如雕塑般的面容,优雅的风度,一丝不苟的严谨。
Woodcock Fashion House(伍德科克时装屋)的基督教装饰风格让人想起?Cristobal Balenciaga;
Reynolds 的天才、敏感、脆弱,仿佛Yves Saint Laurent再世;
他那些古怪行为和要求又让人不由得联想起老佛爷 Karl Lagerfeld;
工作狂的节奏,以及对设计作品奇强的占有欲映出了 Charles James 的影子。
银幕拉开,微光颤动,昏黄的光影,约克郡的冬夜、主人公的刚愎自用,女人焚身的爱欲,含笑饮鹫酒的博弈,抵缠绵的虐恋。
爱情,是往返的幻觉,定制,是针脚间的情书,只是,时人不再懂。
那个时代的资讯远不如今日发达,不是每个做衣服的人都能执掌一间时装屋,也不是每个时装屋都能开在名流云集的蒙田大道。
设计师能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Fashion House,还能吸引来品位与你相当的客人,让其痴心不改地追随你,除了精熟的手艺,更要让访客在第一眼就心塌地地认可你就是传说中那个「可以托付的人」,甚至在心底涌起未名的暗流。
每天早上,开门前,Reynolds必定要一丝不苟地整理自己的形象,
只有自己的形象经得住客人近距离的打量与探究,才能让客人相信你也会以同样的考究和严谨对待一针一线,每一寸针脚。
想做上流社会人的生意,你也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体面。
在那个纯手工的时代,车马太慢,手工太慢,每一件新衣都是一封写给自己,也写给未来的情书。
标签藏在裙裾一隅,上面署着自己的名字,每一针都载满诱惑与悸动,
一个好的时装设计师,缝出来的衣服必定满是情感与希冀。
女主角Alma觉得脖子过细,肩膀和胯骨过宽,没有胸。自己说起来都有些羞耻,但在Reynolds眼中,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身材。
在Reynolds的「包装」下,Alma 成功升级为女神。
服装、发型、妆容对一个人整体形象脱胎换骨式的的影响力,并非过度夸张,在**《裁缝》(The Dressmaker)中,Kate?Winslet 扮演的女主?Tilly Dunnage,就成功为「土肥圆」Trudy 定做了玲珑浮凸的礼服,帮她变成惊艳的灰姑娘,虏获了暗恋已久的高富帅,
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设计师,让整个小镇的姑娘们都脱胎换骨,改变人生。
伯爵夫人看到Reynolds 给她设计的晚礼服,哪怕被勒到喘不上气,也甘之如饴。
在设计师的眼中,你不是会移动的两脚服装展示架,而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partner。
Givenchy的设计理念就是:让所有的女人都穿出自己的风格。
每一次创作,都像是带着镣铐起舞,在释放自己的设计灵感前,要仔细斟酌客人的想法和要求。
在参考了客人的身份背景、穿着场合、购置预算、个人喜好、身材特点、年龄等细节后,再注入时尚潮流元素。
成功的服装设计,能让映照出你灵魂的光彩。
定制人都知道「好的定制,从面料开始」。
选错了面料,再好的设计和制作也无法体现出其真正价值!
设计师拿着布料在你身上比来比去,你和他看的到不同的布料在你身上起着变化各异的化学反应。
有些料子,让你看起来活力悦动,有些让你看起来沉静温婉,而有些却让你老气又倦怠。
即便你不懂得每一块面料中的魔咒,但依然可以通过比对,发现那块质感更上乘。
Kiton 的布料非常有名,,缝制一件超细纤维面料的西装,重量还不足500克!
并且Kiton的定制西服还可以保持持久不变形,即便是经常把西服折叠、揉搓,抖一下衣服,就可以像刚刚熨过一样挺括。
定制讲究的是「人穿衣服」,而非「衣服穿人」。
Givenchy曾说,「裙子必须跟随着女性的身体,而不是让身体去跟随裙子的形状。」
除了面料上的讲究以外,度身定制自然要求每一分都贴合穿着者的身型,只有准确掌握穿着者的身材特点,才能让服装凸显优点,规避缺点。
成功的定制服装就如同你的第二层皮肤,舒适而不造作,又如同你的盔甲,装出你的气势,而不是把你禁锢其中。
1838年创立的Charvet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衬衣品牌之一!
一件定制衬衣是否成功,要准确取得客人的28项数据,还要将客户的生活习惯考虑到衬衫的设计当中!比如子的习惯,喜欢领结还是领带等等问题。
「伦敦之于男人,正如巴黎之于女人。」位于英国伦敦的萨维尔街,作为全球男装定制的圣地,几乎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渴望去的地方!
一套萨维尔顶级裁缝店手工制作的西装穿在身上,就是身份的象征。老牌的英国定制服装店Anderson & Sheppard就在这条街上。
剧中Reynolds?Woodcock的服装全部由由萨维尔街的Anderson & Sheppard定制,
至少27次不同身体部位的量体,至少50个工时的全手工制作,1:1的切片剪裁。
**中的每一件服装,都是设计师Mark Bridges在Victoria & Albert博物馆亲自研究了大量礼服细节,其中包括了Balenciaga、Balmain、Victor Stiebel甚至皇室御用设计师Norman Hartnel的作品后,按照出镜模特的身材去量身定制的。
拿到新衣的那一刻,恰似寻到了梦中的那个TA,按捺着心底的欢愉,捧在手上轻轻抚摸,生怕下一刻就不见了。
「我感觉我的一生都是为了等待你,直到这一刻,我找到了你」
「那么现在你找到我了,无论你要做什么,都请你小心对待」。
迫不及待地穿上身,和你的partner一起欣赏你们的智慧结晶。
和现在客人单向选择品牌不同,在那个时代,不是你有钱就能成为时装屋的座上宾,能够与设计师品位相当才会受欢迎。
如果布有知觉,它一定很痛。可也只有痛过,才能成为服装。
布匹与布匹的「磨合」,布匹与设计灵感的沟通,服装与穿着者之间的契合,哪一环不像灵魂与灵魂的交融。
如果衣服有灵魂,怕是也会和Alma一样说出那句「那件裙子不属于这里」,
然后不等Alma和Reynolds 来「扒」,礼服就会挣脱Barbara Rose的身体,和他们一起疯狂逃亡吧。
虽说今天高级时装走下了神坛,落入凡间,成为成为你我皆可拥有的「时尚单品」,但我们毕竟只有一个身体,经常穿的也不过衣橱一角的几件衣服。
Givenchy先生曾说,女人如若要时髦,「 只需要一件雨衣、两件套装、一条裤子,还有一件羊绒衫。 」
生活原本就是这么简单。
我不否认社交网络和便捷的购买渠道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身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是不是也该进行反思了??
文字 &编辑:义琳
李宇春真的很受国外时尚圈内人士的欢迎吗?
国外时尚圈内人士很欣赏李宇春,很喜欢李宇春。喜欢她与传统女性,传统意义上的美不同。
李宇春为什么那么受国外时尚圈欢迎?网友:春春的时尚才是真时尚
毕竟李宇春本职工作还是个歌手,先评价下李宇春的唱功,就从一场商业演出中可以看出来,当时参加演出的有张靓颖,华晨宇等金牌歌手,李宇春最后出场,然后一上来就是一首唱跳,这是他们这些表演中唯一一首唱跳,结果气息很稳,音准也在线,然后紧接两首慢歌,也是有舞蹈动作配合,丝毫不见任何失误,若不是间歇听她讲话时的喘息,根本觉得她一点都不吃力,高音问题确实是她的短板,在唱到高音那句时可以感觉到她的发力,但是仍然没有破音和跑调,这可能就是她红了这么多年的实力。
李宇春是在2012年筹备巡演前的那段时间遇见了Jean Paul Gaultier,然后希望能请对方为自己设计一套衣服。Gaultier对她非常欣赏,几乎是一见如故,不但答应了设计衣服,还一下子设计了全部的五套(包含三套高级定制),后来Gaultier还在采访中把这一系列衣服形容为“灵感来自李宇春。
在2000年时,Gaultier曾为张国荣设计过演唱会服装,那是他第一次为亚洲人设计演唱会服装,也是他以为的最后一次。因为那次的服装在国内受到了很大争议,于是Gaultier便发誓再也不给亚洲人设计服装。直到遇见了李宇春,他才打破了这个坚持了12年的誓言。
他送给李宇春的礼物,是自己从出道以来到现今的全部造型设计手稿书册。他这样评价李宇春:“你在我心中是只天鹅,但是身上的羽毛是黑色的,你很冷,但是你很高贵。” 同时,他还和李宇春一起登上了《时尚cosmo》金九封面。这是她第一次登上国内五大时尚杂志的封面,而她的时尚传奇也从此开始书写。
时至今日,Gaultier依旧关注着李宇春的发展,每当她对Gaultier品牌又有了精彩演绎时,便能在Gaultier的私人Twitter或Facebook上看到他对李宇春的赞美。之后,纪梵希宣布选李宇春成为2012年下半年唯一法国总部官方认可赞助的中国艺人。2012年12月,李宇春宣布加入巴黎欧莱雅明星梦之队,代言肌底系列产品。这个本身不是很重要,但是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铺垫。
2013年1月,由西方时尚界殿堂级人物Franca Sozzani担任主编的《Vogue Italia》1月刊给予了李宇春整整10P的跨页内页。当问到Sozzani邀请李宇春出镜的原因时,她答道:“之前就知道中国有李宇春这个非常特别的艺人,当时我们做“中国特辑”时也邀请过她,想让她与其他优秀的中国艺人一起出镜参与到“50张中国最美面孔”的选题中,可当时她在国外,时间上不能配合。秋天来中国后偶然与李宇春见了次面,我欣赏她的才华和气质,尤其被她的荣辱不惊和真诚打动,所以就有了这次拍摄。”
2013年5月,李宇春以欧莱雅代言人的身份前往戛纳**节。这是她第一次出现在戛纳,还是个生面孔。她的第一天红毯,以Gareth Pugh的猩红色真丝雪纺拖裙夹克成衣亮相,惊艳全场。周围的外国摄影师们并不认识她,纷纷询问这是谁,但同时也被她深深折服。第二天的红毯,她以Givenchy的重达8公斤的流苏西装高定亮相,外国摄影师们就纷纷开始喊Lee、Lee。
2013年6月,Chanel的设计总监,也就是人称老佛爷的Karl Lagerfeld邀请李宇春登上由他亲自掌镜的摄影集《The Little Black Jacket》,演绎Chanel的经典小黑夹克。李宇春是这位时尚圈“老佛爷”亲自挑选的二十个亚洲新面孔之一。最后的成片中,不似其他人大部分都将小黑外套作为主角,李宇春穿着Givenchy的Tee,而将小黑外套随意地系在腰间,很酷很随性。
2013年下半年,李宇春被Franca Sozzani引荐好给了Givenchy设计总监Riccardo Tisci。Riccardo对她也是一见倾心,之后同意为她2013年的WhyMe演唱会设计了全部5套服装。这两人令人震撼的友谊也是从此开始。
万万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倪匡
文/车厘子
偶拾一本书,蔡澜写的《蔡澜谈倪匡》,极为有趣。
那时,倪匡老先生归隐美国三藩市,蔡澜每次出差美国,必会专门前去探望他。平时蔡澜先生也几乎成了倪匡的半个经纪人,凡有出版社或电视台找倪匡,都是先找蔡澜转达,所以越洋电话也通得特别多。
两个老头吃吃喝喝聊聊,顺便写写稿子,久而久之,积累成了这本书,看起来饶有趣味。
跟别人写的倪匡传记不同,蔡澜先生谈倪匡时,都在他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里,连对话都是照实记录,一字不差,绝不添盐加醋,凭空想象。就连倪匡的简历都是以采访的形式,一问一答,问出来,照实记录,没有经过二次加工的。
这样的写法,简直就像看日记和录音稿,没有舞文弄墨的炫技成分,反而能让读者直接感受到倪老的真性情,和二老不凡的情谊。
蔡老也度过数本《倪匡传》之类的书,都感到写得不够真实,虽然并没有打算把《蔡澜谈倪匡》当成传记,但也是如实记录了倪老归隐三藩市13年间生活的点点滴滴。
总有人问蔡老,这些文字,这些发生过的事,和说过的话,都是真的吗?
蔡老用倪老的一句名言来回答:“没有什么真的、假的,只有好看、不好看。”
要我说,好看!好看的最大魅力来源于倪老超出一般人的豁达与真性情,他不仅是一个科幻小说家,更是一个在凡俗尘世间游刃有余的高人。他的真性情、处世态度、为人宗旨,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普通人所能企及的高度,还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方方面面。
1 原来你是这样的狂人
倪老一生多才多艺,嗜好诸多,玩的东西很多:木工、金鱼、花草、贝壳、、演戏,每一样都玩得尽心尽力,直到成为专家为止。
但一旦决定不玩了,就绝不回头,玩物时所收集的东西,也一件不留,干脆利落,了无牵挂。
倪老养鱼时,自称“九缸居士”,还刻成了印鉴。可他养过的鱼岂止九缸,十几二十缸都不止。每口缸大得可以躺进一个人。甚至奢华到专门用一个鱼缸养水草。
养鱼不惜工本,喂鱼用的蚯蚓都比牛排贵。怕鱼儿染上思乡病,还给来自亚马逊河的神仙鱼特意加了来自亚马逊河的水。有关养鱼的中英文书籍成堆堆在书架上。遇上书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恨不得扔了书,自己写一本。
连食人鱼都养过一大缸,扔只青蛙进去,一下子满缸是血,吃的干干净净。
玩贝壳时,曾著有多篇论文,寄到国际贝壳学会,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许。收集到很多稀有品种,能卖到几十万的都有四五枚。后来不玩了,说送人就送人,不要了就完全不要,绝不藕断丝连。
收集邮票时,得而复失一张价值四十多万英镑的邮票,也不后悔。“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后悔些什么?”
“ 短短几十年,要做你喜欢做的呀! ”
倪老一生都在践行这一信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到彻底,做到自己能企及的最高峰。一旦决定不做了,不带任何留恋。因为人生苦短,还有很多喜欢做的事要做,哪有时间给你留恋啊!
还是倪老那句话:“做人,做不喜欢做的,很容易。要做自己喜欢的,真难。”
其实,人生的终极成功,不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么?
2 原来你是这样的老友
传言,好友古龙是喝酒喝的。很多人问他是否情况属实,倪老一直没有正面回答,但古龙爱喝酒,那是一定的。
倪老经常和古龙整晚整晚和白兰地,喝到第二天去医院打点滴。后,还买了48瓶白兰地,塞进棺材,给古龙陪葬。
盖棺之前,一帮损友又说古龙一个人喝酒会寂寞,结果把酒瓶打开,喝掉,用几十个空瓶陪葬,气得已成尸体的古龙大口大口吐血。
吐血这桥段是真是假,尚无定论,只知是为了逗郑裕玲、李绮红和钟丽缇几位大美女时,倪匡脱口而出的。三位美女听后,哑然失声,可见效果卓著,更可见倪老是不一般的撩妹高手(后文为专门提到)。
关于古龙的,倪老的杂文集里写过很多类似灵幻的故事,其中就包括这个他估计古龙“会喜欢的葬礼”。有兴趣的,大可以找来翻阅翻阅。
倪老在写给古龙的讣文中,指出,古龙是“他笔下所有多姿多彩的英雄人物的综合”,“热爱朋友,酷嗜醇酒,迷恋美女,渴望快乐”,“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匠”。
可在嗜酒如命的“一代巨匠”的遗体面前,狂喝陪葬酒,这该如何算?
3 原来你是这样的演员
如同斯坦·李喜欢在漫威超级英雄**里客串一样,倪老也是客串过自己原作的戏的。不过,倪老演戏,是在蔡老的“撺掇”下演的。
他写过200多个剧本,就是不肯出镜。为了让他在自己监制的《卫斯理与原振侠》中客串出场,蔡老诱惑他,说戏场有张曼玉等多名美女,喝的酒还是真材实料的路易十三,他就即刻答应了。
倪老又肥又矮,找不到合适的晚礼服,试了十几套,店员在货仓底掏出一件,竟然意外的合身,一问才知,礼服竟是给曾志伟量身定制的。
那场戏,倪老演一个作家。一个大波妹大赞:“真像一个作家。”
倪老瞪了她一眼:“本来就是作家嘛。演作家还不像作家,不会去?”
后来蔡老叫他演一个马上风掉的嫖客。拍戏时,喝醉了,不省人事,蔡老干脆给他来了个喝醉酒的嫖客设定。
后来在林德禄导演的《救命宣言》里演酩酊大醉的老医生,戴口罩,给人动手术,有内心戏,需要拍表情特写。倪老不在状态。林德禄大叫:“用眼睛演呀!”
倪老一生气,扯掉口罩,喊:“你明明知道我眼睛那么小,还叫我用眼睛演戏!你不会去!”
其实倪老不是小气的人,之所以火大,是因为演对手戏的,是差点当了他儿媳的大美女李嘉欣。
倪老一直说拍戏容易,喝喝酒,撩撩美女,一场戏就过了。大家都夸他的演员到的好得不得了,非常投入。其实,不过是因为跟他对戏的都是李嘉欣、利智这等大美女。所以,他自己也对自己的演员生涯很着迷。
4 原来你是这样的撩妹高手
说到美女,倪老绝对是一个撩妹高手。前文提到用古龙的灵异故事吓唬郑裕玲、李绮红和钟丽缇三大美女就是一例。
倪太也在有人状告蔡老撺掇倪老演嫖客,有辱大作家名声的时候,表态说:“ 倪匡扮作家、嫖客,都是本行 。”
一方面可见伉俪情深,双方了解信任至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倪老的高超撩妹技巧。
倪老和倪太认识才三四个月就闪婚,那还是上世界50年代的事呢?可见倪老思想比我们先进了大半个世纪。
他拉倪太去注册时,才23,倪太20。注册官拼命摇头,说太年轻,太年轻了。
蔡老问有没有像写剧本一样,对倪太说:“我爱你,请你嫁给我吧!”
倪老看了一眼倪太说:“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做得出来?我是老老实实地跪下来,送上戒指,然后说:‘我爱你,请你嫁给我吧’的。”
在场的倪太一边戳穿:“鬼才相信他这种话。”但我猜,心里一定是甜美无比的吧!
几十年老夫老妻,倪老对倪太一向腻歪得不行。隐居三藩市期间,倪老一次也没悔过香港,倒是倪太一年要回好几次,留下倪老一个人在美国,倪老每每嚷嚷要跟倪太收取“寂寞费”。私底下,一直亲密地称呼倪太为“妹妹猪”。
准备从美国搬回香港,清理东西时,因为物件太多,时间又紧,倪太因为过度疲劳,引发过敏症,全身发肿。倪老见后,躲进车房里,捶胸大哭。
“搬家这回事,真是差点一尸二命。”他说。
“去你的,你又不是我肚里的儿子,哪来一尸二命?”倪太问。
倪老抱住她说:“你了,我虽然活着,也等于没活,不是一尸二命是什么?”
因此,老友和儿女们都给倪老起了个绰号,叫“冧女大王”,广东话里是会讨好女人、会献殷勤的意思。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撩妹高手”么?
这套路,一套一套的,恐怕学都学不来。
5 原来你是这样的吃货
跟蔡老相交这么多年的,哪能逃过吃货的命运?
减肥期间,一餐还能吃下一个四五磅的羊腿。所以就算一天只吃一餐,这肥也愣是没减下来。
炸猪扒,一吞就是几大块,还连带吃炸大虾、生蚝、带子。
倪老喜欢养鱼,更喜欢吃鱼。黄鱼、红斑、黄脚鱲,几乎没有他没吃过的鱼。
不仅爱吃,而且会吃,问东星斑和老虎斑哪个部位最好吃,他答,当属“铺在鱼上面的葱姜,和碟底的汤汁呀!”
很多人吃东西,喜欢把最好吃的留在最后,这样每往后吃一个,味道会更好。倪老却说,最好的应该最先吃,“ 谁知道会不会吃到一半掉呢 ?”
他还是一个认真的吃货,知识储备惊人,就像一本字典,连少有人知道的莼菜的资料都能信手拈来。见蔡老文章提到莼菜,接连发三四封电邮,解释莼菜的特性。其认真程度可见一斑。
不仅会吃,还会做吃的,自己泡的咸蛋,半颗被四个人争抢着吃完。
倪老胆固醇高,医生建议他戒口,这简直是要了他老命。但他又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想到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一天,下决心要减肥了,那就开始减。吃个饭,餐桌上要摆一个小称,还有一本计算热量的书。然后,还真减了下来。
后来索性放开了,反正“ 胖也是,瘦也是,不如吃一个饱,才 。”
宁做饱鬼,不做饿鬼,这是多少吃货的座右铭啊!
6 原来你有这样的宰相肚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倪老也是吃过亏的,再次遇到那人,他绝口不当正事提出来。
倪老说:“社会对人,还是宽容的。这家伙活到今天,没饿。许多根本就看不下去的所谓专栏作家,也照写。多少年不拍**的导演,一生写不到十个剧本的编剧,都活的好好地。真是宽容到极点了。”
古龙后,生前所有物品一应不翼而飞,连西装都被人拿走。
心如明镜的倪老当然知道是哪些人所为,但他也没指名道姓,只理直气壮地说:“我向着古龙的零钱大叫:古龙身边的东西,好拿几样出来陪葬,不然的话,哼哼,我黑白双道都吃得开,有好戏让你们看看。”
第二天,果然有几块手表和几支钢笔悄然现身。
7 原来你有这样的人生信条
倪老的很多喜好都是用配额来计算的。他觉得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有个定量。生命是不可预知的,但量是一定的,要是提前用来了,那么年老的日子就只能惨淡地过了。
写字的配额用完了,立刻封笔,有人出再高的版税请他出山,他都不再写。喝酒的配额用完,就戒酒。但无论如何,都要遵循一个规则:今朝有酒今朝醉。“ 做人及时行乐最重要。 ”
因为身体原因,要忌口,很多东西不能吃。倪老跟蔡老抱怨所有的配额都用完了。
蔡老安慰:“至少有思想的配额呀!”
“没有吃的配额,没有酒的配额,没有性的配额来调剂,干干枯枯的思想配额有什么用?”
人活在世,一切都有定数,趁还活着,早点用掉,反正又不会生利息。哪天了,还白白留下那么多没有用完的配额,岂不浪费!
8 原来你是这样的外星人
倪老有痛风症,不能吃海鲜,但是为了陪老友,照吃不误。
“ 肉体上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精神上的痛苦,不去想它,就感觉不到。 ”倪老自称外星人,活得潇洒,自己的母上大人的葬礼上,都能哈哈哈大笑出声。这给我们一般普通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肉体上的痛是痛,精神上的痛哪能说不想就不想的。但倪老毕竟不是普通人,他可以豁达至此,并不是因为没有痛苦,只是善于忘记。
王家卫说过,一切痛苦的来源,都是因为我们的记性太好。
看来有才华的人思想都是一致的,但也只有倪老这样的外星人才能真正做到忘记痛苦吧!
凡事一想开,一看开,就都能解决。如何想开?如何看开?是我们普通人倾尽一生都在学习的人生课,可倪老却能轻松做到,他不是外星人是什么?
9 原来你是这样的作家
倪老写了多少个字?没人认真统计过。
他一个小时可以写完11张稿纸,每张稿纸500个格子,一共5500字。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一共也不过3600秒。他写一个字连一秒都用不到。
吃吃喝喝,玩玩贝壳,听听音乐,一天写作三小时,平均一万二千字。(想想自己一天3000字已经累得腰酸背痛,真是惭愧至极。)
一年365天,写到停笔,算30年,至少也有几亿字。
武侠小说出几百本,卫斯理加原振侠也有90多本,**剧本有四百本。
《明报》曾给倪老送过两大叠稿纸,堆到墙边,从地板堆到天花板那么高。儿子出国读了两三年书,稿纸已经全部用完。
真是生命不止,产出不止。
以后再要认为自己已经够努力的时候,就拿倪老的这事来敲敲自己的脑袋,保准比什么都管用。
人一大文豪都在用生命产出,你凭什么还觉得自己已经尽力?
10 原来你还说过这样的名言
很多人记得倪老的卫斯理,其实他的小品文,也是非常好看。集结成书的有《梦中的信》、《酒后的信》、《云端的信》和《灯下的信》。
倪老自序中提到:“有些话,常在各种不同场合提起,是自己的看法……这些话,只是自己的意志,说了,写了,绝没有要任何人同意的企图。看了之后,同意也好,反对也罢,反正我说我要说的话,已经说了,目的已达,能接受多少就接受多少,能反对多少就反对多少,悉听尊便。”
然后,他的每句话,我发现我都赞同。例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